第三届6.18闽台社会治理创新智库论坛
2016-12-15 14:27:23 来源:终身教育网 作者:佚名
综 述
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 林良章
一
2016年6月19日上午,由福建省6?18虚拟研究院“社会创新分院/海峡智库”、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古田县林耀华研究会、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和台湾社会企业创新创业学会等28家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2016年第三届6?18闽台社会治理创新智库论坛”,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海峡两岸高校院所的近30名学者作为智库专家和论坛嘉宾出席了会议,他们来自福建、台湾、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北、河南等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领导,相关厅局领导、古田县领导,高校大学生、企业界领袖,古田县乡镇干部及村民代表等近400人踊跃参加了论坛的各项活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和省住建厅指导了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并给予了大力支持。论坛开幕式上,主持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志愿者陈宜安女士宣布论坛开幕后,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合唱团演唱的一曲《终身教育之歌》拉开了此次论坛的序幕,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整个会场,并带来了此后论坛上的热烈讨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林武主任、侨台工委叶勇鹏副主任、省教育厅陈国龙副厅长、省民政厅周瑛副厅长、省住建厅高起荣副巡视员和古田县委谢再春书记等领导拨冗亲临论坛,林武主任、陈国龙副厅长、高起荣副巡视员和谢再春书记都为论坛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这给与会的海峡两岸与会者以极大的鼓舞!
促进会合唱团演唱《终身教育之歌》
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林武致辞
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国龙致辞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聚焦中国凤亭,发展社会企业,促进社会共好”,目的是对福建省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的“整村推进”改革创新试验进行学术性探讨,在实践层面上,开展跨界跨学科交流,主要针对“金翼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闽台共建美丽乡村和金翼大学”和“发展凤亭村的社会企业和养老事业”等多项议题进行探索,以社会企业助推凤亭村发展。是一届既“务虚”也“务实”的高端智库论坛。
受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的委托,由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林文彬先生为第一批海峡智库23位专家(其中四位首席专家是庄孔韶、陈建宪、黄富顺、胡哲生)颁发了聘书;海峡智库专家和省各厅局领导还一起见证了6?18虚拟研究院社会创新分院/海峡智库、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福建省民政厅、古田县、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等单位的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签立的五个合作项目,其中主要项目一是6?18虚拟研究院社会创新分院/海峡智库、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联合海峡两岸相关单位,以凤亭村为基础,与古田县人民政府合作创建一所闽台合作、虚实结合、没有围墙的未来大学——金翼大学;二是6?18虚拟研究院社会创新分院/海峡智库、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与福建省民政厅共同开展的“福建省终身学习健康养老创新项目”;三是6?18虚拟研究院社会创新分院/海峡智库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共同开展的古田县凤亭村社会创新试验项目。
省发改委副主任林文彬为入驻智库的专家颁发聘书
社会创新分院与民政厅签署合作意向书
二
在6月19日的论坛大会上,台湾辅仁大学胡哲生教授、复旦大学俞志元博士就社会企业与乡村建设问题,联系国内外实例发表了主题演讲;浙江大学庄孔韶教授、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理事长黄富顺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建宪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文雄校长、中央民族大学吴明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周泓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陈德昇研究员、“台湾农夫”创办人王顺瑜教授、福建剪纸艺术家吴文娟老师等作了专题演讲,他们以多元思路、从跨界跨学科融合的理念,探讨了整村推进凤亭村社会创新试验的可行途径,并对创建金翼大学做出了理论畅想和实践设计。论坛最后由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福清分校教育学院院长林良章教授作了全面总结,上述专家学者的演讲,内容主要涉及六大方面:
一、聚焦于前瞻思考的观念创新
来自复旦大学的俞志元博士探讨了社会组织的社会创新机制,通过多个社会组织典型案例发表了对于社会创新的理解,包括社会创新的条件、进行方式、设计思维、社会创新面临的挑战等,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吴明海教授专题论述了“一带一路与金翼大学”,以教育智慧、带状发展思路,从理念、空间和引擎等五个方面,大胆畅想了金翼大学,对建设金翼大学进行了的战略思考。
二、聚焦于人文关怀的文化创新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所讲的专题是“金翼乡村发展实践的学术基础”,他讲述了发生在古田县凤亭村的“金翼”和“银翅”的学术故事,讲述了自己继承导师林耀华先生的《金翼》再进行《银翅》研究的学术历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展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和创新思维,让听众如沐春风,看到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与社会变迁的精神实质;华中师范大学陈建宪教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机遇与问题”的演讲,以《凤凰品城市》杂志的采访情况为切入点,揭示了社会中的“没文化”现象,论述了让“文化规律”来开发文化的创新观点。
三、聚焦于社会实践的服务创新
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理事长黄富顺教授发表了“台湾高龄自主学习团体运作的实务经验”专题演讲,提出了要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风景、要实现教、医、养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要让学习成为健康长寿的一大重要因素等观点。黄教授认为,这些观点和台湾的高龄学习经验,已在福建平潭播下了种子,并在上海得到了推动,福建凤亭村也将予以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四、聚焦于生态保育的农业创新
台湾辅仁大学胡哲生教授结合社会企业理念,提出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的思想。他以天、地、人、物四种要素进行分析,倡导敬天、护地、爱人和惜物的思想,要求重视养育、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用社会企业的理念来建设乡村;要以在地社区观念来吸引人参与乡村建设,实现“农户、农地、农作和农村”的全方位创新。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林文雄教授关于“农业生态转型与技术:路径与转折”的演讲,用科学的数据,从粮食视角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的重要性,引发了听众的深沉省思。
五、聚焦于经营变革的业态创新
台湾政治大学陈德升教授所演讲的“社会企业和台湾发展经验:借鉴、案例与挑战”,提出了强强联合,关注弱势群体等理念,以精典的案例让我们有了很好的借鉴;“台湾农夫”的创办人王顺瑜教授发表“找回台湾农夫的骄傲,创造生态农村心价值”,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创新的理念,喊出了“翻转城市与农村,让农夫开怀大笑”的口号,论述了找寻农村的价值和理念、关注人的生命回归、变革经营和业态创新的必要性。
六、聚焦于终身教育的学习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泓教授“金翼理念与乡村教育”的专题演讲,提出了振兴乡村教育的崭新思路。他认为中国乡村教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有空间、大有作为,也必需加以重视。近80高龄的艺术家吴文娟教授,以个人亲身学习剪纸、书法、绘画等的经验,现身说法终身学习的益处和魅力,让与会者体会到她作为一名终身教育者在学习上的不断创新和追求。
胡哲生教授作主题演讲
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林文雄教授演讲
台湾黄富顺教授演讲
三
6月20日一早,在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论坛组织海峡两岸与会专家直赴古田县,零距离聚焦凤亭村。凤亭村论坛分会场由古田县人大常委会江宋堂主任主持。与会专家在观看了由黄田镇策划制作的《林耀华与金翼》专题片之后,台湾专家林世雄先生作了精彩发言,他把台湾乡村再造经验与金翼大学结合起来,进一步畅想了金翼大学未来发展。下午,论坛由古田县黄田镇党委彭实书记主持,他给大家简要介绍了黄田镇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为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未来大学——金翼大学提供发展的基础;古田县进修学校副校长吴明女士根据县委书记要求,对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金翼大学,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展开了深入思考与畅想;现场的各位专家也对古田县凤亭村和金翼大学的创办和建设发表看法,献计献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展现了创造性的智慧。如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徐鲁亚先生提出了在金翼大学下建设虚拟的外语学院的设想,此举还可以帮助当地培养中小学外语老师;中国油画院画家林建寿提出在凤亭村建设中国油画写生基地的设想,借此可以推广油画的公共教育,以及帮助培养当地青少年的油画兴趣,提升农民的审美品质;中国水利研究院博士后研究者张猷猷认为,古田县提出“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是文化自觉的真正体现,并且认为古田县是移民和水电之乡,回北京后将向领导汇报,帮助当地培养水土保护与利用的创新人才,促进古田水电可持续发展;台湾中华基金会董建华理事长提醒大家,建设金翼大学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讲究策略规划,要按月排出计划分步实施。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魏德毓教授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不局限凤亭,视野更远,通过金翼带动周边,带动黄田,带动古田。华中师大陈建宪教授笑说“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在规划未来”,但同时要认真落实计划和目标。他建议学习武汉市城东村,不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东西吸收进来,保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他还对创办“林耀华金翼图书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要求建设新型现代多位一体的图书馆,成为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剧院、体验馆为一体的乡村文化中心等等。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魏大清先生认为,今天的凤亭村创办一个没有围墙的未来大学——金翼大学,是在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非常富有前瞻性。中共古田县委常委余榕梅代表古田县对来自海峡两岸专家给予古田给予凤亭的大力支持、建言献策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凤亭分论坛作了简要而又精辟的总结,认为此次论坛是一次学术理念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盛会,是理论“接地气”的真正体现。
来自海峡两岸专家还见证了凤亭村村主任林芳贤从台湾学习归来后,不仅借鉴台湾乡村建设经验加快了凤亭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落实环保理念,领导村民利用废弃物品(啤酒瓶、油瓶、油壶和旧轮胎等),自己动手动脑制作了许多装饰品。与会者还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欣赏了他们的创作成果。一盏盏各色明灯点亮了凤亭村,勾勒了凤亭村的美丽晚景,也照亮了村民建设美丽家乡的道路;舒适而又简易的小茶亭提供了人们纳凉聊天的好去处;从零起步、自主学习的凤亭村高龄妇女腰鼓队也为不远万里来到凤亭村的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做了精彩演出,展现出她们从闽台共建美丽乡村建设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
论坛金翼分会场现场
四
历时两天论坛亮点纷呈、特点突出。其特点有五个方面:⑴致力于跨学科融合专家学者智慧,整合各界优势智力资源;⑵彰显海峡智库效益,突出闽台两岸专家的交流互动;⑶聚焦一个特定村落(凤亭村)的社会改革,问题意识和针对性都极其鲜明;⑷突出终身学习、强调发展社会企业,由此作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基础和途径;⑸注重实效,透过项目对接与签约落实具体措施、强化了改革的可行性。
其亮点有五个方面:一是此届论坛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高翔部长给予论坛在福建日报的宣传和经费支持;省发改委给予了论坛直接领导和指导;同时也得到来自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和省教育厅、省民政厅和省住建厅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古田县县委谢再春书记周末时间带领全县13个部门负责人亲自召开论坛筹备会,多次给予具体指导和支持。二是充分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台湾有三家组织共同参与论坛,他们是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台湾社会企业创新创业学会和台湾中华基金会。三位理事长亲自莅临论坛并分别在论坛作主题和专题演讲和主持。“台湾农夫”创办人王顺瑜先生用自己践行社会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论坛传经送宝,给予很多乡村建设者以极大的启迪。三是论坛以社会创新引领,充分展示了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民俗学、管理学、生态学、政治学、艺术学等跨界跨学科融合研讨,实施整村推进社会创新试验。四是论坛开启了政府与民间、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良好合作关系。福建省发改委积极指导支持社会创新分院开展社会创新系列工作;省民政厅与促进会/社会创新分院合作签约《福建省终身学习健康养老创新》项目;古田县人民政府与促进会/社会创新分院合作签约《共建一个没有围墙的未来大学——金翼大学/福建金翼书院》项目。五是论坛自始至终融入了促进会的传统——志愿服务和节约节俭办会精神,以较低较少的成本创造较高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
凤亭村作为世界著名的人类学民族学大家林耀华先生的故乡,因为林耀华先生的名著《金翼》而被世界人类学学术界所熟知,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凤亭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为我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次论坛,以我省古田县凤亭村的整村推进深化改革和社会创新作为主题,开展专题研讨,不仅在促进凤亭村美丽乡村建设、催生社会企业、促进乡村高水平教育和养老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具体成果,对凤亭村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全省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传承、弘扬并丰富林耀华人类学学术思想,对于世界人类学学术界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各方面的进一步务实合作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18闽台社会治理创新智库论坛”至今已历时三届,每年都在我省“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举办,成为此项目成果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坚持问题导向(社会问题、三农问题、养老问题),立足社会创新(新理念、新文化、新服务、新农村、新业态),注重三大合作(跨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闽台合作、政府与民间合作),已经成为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闽台合作与交流平台,也是一个汇聚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多方位提供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智慧的年度盛会。此次论坛期间,《福建日报》2016年6月20日以醒目的标题《借社会企业之翅,助凤亭起飞》报道了凤亭村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创新实践,体现了此次论坛的主要精神。其他有关凤亭村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企业创办问题的文章也将陆续见报。凤亭村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