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87830210

促进会微信公众号

促进会微信公众号

首页 >>终身教育栏目>>终身教育观点与研究>>  正文

英国终身教育特点及启示

  英国终身教育特点及启示

  -摘要-

  英国的终身教育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制度完善、以技能为中心及雇主为核心等特点。我国目前正在教育领域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对英国终身教育的探讨能够为我国推进终身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英国终身教育概况

  二战后的英国百废待兴,加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能够使得英国更快在各个领域得到恢复。在此期间规范各级教育的政策与改革措施以及中央与地方职责的分配逐渐完善,从此,英国通过教育提升劳动力水平并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趋势也得到了加强。 

  20 世纪 80 年代, 终身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被广泛讨论及研究后,英国相关体系及机制逐渐成熟,一系列相关法律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制度使得终身教育在英国打造世界一流的终身学习型劳动力, 在促进经济繁荣和建设包容性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终身教育具有较完善的制度。终身教育在英国的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一系列内容细致明确、标准清晰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与推行,这使得相关决策的实施有法可依。

  在早期,虽然英国政策文件中并未提及“终身教育”一词,但其中一直体现着终身教育思想的精神。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确立了英国从初等直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体现了地方在各级教育中的重要性。此法案奠定了英国现代教育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这部法案明确指出了公民享受各级教育的权利和政府及社会为公民提供接受教育机会的责任。此后,英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及技能培训等领域颁布数十项法案来不断完善各级教育,对后续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后,英国政策文件中开始频繁出现“终身教育”一词。1997 年英国工党执政后,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被认为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在此期间,一系列政策以及改革的实施使得英国终身教育有了蓬勃发展。其中英国教育部发布的《学习的时代》 绿皮书指出学习是促进国家繁荣的关键,该绿皮书确保公民在他们生活的每个阶段能够进入或重新进入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受良好教育、装备精良、适应力强的劳动力队伍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信息化时代以及全球化的挑战,同时通过传播终身学习的思想也有助于构建团结、民主、平等的社会并帮助个人提升。

  进入 21 世纪后,为面对全球化及信息化、经济衰退、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等问题带来的挑战,英国的终身教育被认为能够为英国经济带来发展,因此更加关注培养公民的技能。英国教育部发布的《21 世纪的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等多项法案都围绕技能展开并不断构建着新时代英国终身教育政策的框架。因此在这一个世纪里,英国不断调整和创新制度,有效地推进了终身教育发展,并使其成为为各方发展终身教育带来利益的重要保障。

  二、英国终身教育的特点

  第一,英国终身教育具有以技能发展为中心的特点。技能被认为是运用知识或专门技能来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包括思想上的认知,也包括需要动手的实践。技能能够产生价值并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的投资增强个人在某方面特征。

  发展公民的技能是英国终身教育所关注的重点之一,而政策的总方向也体现了公民获得的技能与经济需求相匹配的要求。政府出台的技能体系和技能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从而推动英国的繁荣发展。英国经济证据明确指出增加技能投资和提高生产率增长密切相关,因此近几十年来英国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不断增加,技能在国家遇到挑战和危机后继续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作出积极贡献有着重要作用。根据估算,近几十年来英国约20%的经济增长是劳动力技能提高的结果。

  近年来,英国终身教育的重点不仅包含发展公民技能,同时强调公民重新掌握技能、发展新技能和更新现有技能的重要性。对于公民来讲,如今需要比过去更复杂的技能组合,包括计算、识字等基础技能,也包括信息处理、逻辑分析、创造性思维及特定工作场合所需技能。而缺少或不善于这些技能的人已被证明在近二十年中面临着越来越有限的工作机会。因此,自身技能的提升和更新能够支持其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及收入。在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英国内部老龄化、新冠疫情等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下,鼓励公民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并为其提供获得技能的机会是有必要的。

  第二,英国终身教育提倡以雇主为核心。 鼓励雇主推动国家终身教育发展是英国终身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在历史上,英国侧重于通过中央公共资金投资促进终身教育供应而达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方式。但近些年,英国政府意识到技能是一种需求,且技能不匹配问题是阻止英国终身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雇主也意识到员工的技能与满足自身商业目标所需的技能之间存在重大差距。与此同时,学术界针对由于雇主需求和求职者预期无法匹配而造成的技能短缺问题的讨论也日益火热。因此,英国终身教育的推进展现着逐渐由中央驱动的供给侧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及雇主为核心的需求侧为导向的趋势。

  英国教育部及议会在《21世纪的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及《技能和继续教育法案》等政策及战略中都明确指出要强调雇主地位从而达到为公民提供更好学习机会的目的。在英国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工作技能:为机遇和成长而终身学习》白皮书中,更是明确到 2030 年, 英国要建立一个由雇主主导的国家标准体系并使用由雇主主导的共同标准来制定技术课程、资格证书和学徒制的内容。而在地方层面,雇主则被鼓励在本地技能培训系统中获得发言权,并一起探索当地的优势技能。

  因此,雇主在终身教育的核心位置可以确保为公民提供的技术教育和培训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迅速,并与雇主的需求保持一致,从而满足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支持经济发展并吸引国际投资。而对于公民,这样的体系可以确保他们所学内容以及所获得的资格能够为就业和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英国终身教育的启示

  首先,可以促进终身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被认为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进入21世纪后,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力度有了更明显的增加,这表现在终身教育的概念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报告以及决议文件中,以及更加具体清晰的构架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路。2010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地方层面,福建、上海及太原等省市已相继出台了促进当地终身教育发展的条例,但大部分省市仍有待出台相应政策或条例响应。可以看出,政府在推进建设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发展终身教育道路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终身教育立法及体系构建在各类提案中被反复提及和讨论,至今仍未有《终身教育法》出台。在目前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出台的各类法案中,也缺少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标准框架。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关终身教育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使得目前国内对于终身教育的内涵、 范围以及目标等并未有统一的认识。而学术界、中央及地方对“终身教育”一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也使得终身教育相关立法以及实施无法成功推进。

  通过对英国在终身教育立法层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英国的立法历史悠久、延续性好且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这也造就了英国在全球终身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我国今后发展终身教育的道路上,立法应被列为首要事项推进,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近些年研究终身教育的学者支持。同时,政府制定的政策需要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明确政府、个人以及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这可以保证终身教育在今后推广中能够具体实施。

  其次,要提升全民终身教育意识。 在上文的讨论中,政府在保证终身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及为公民接受学习提供保障的重要性已经被指出,但提升全民对接受终身教育的正确意识和重视程度也至关重要。终身教育包括各级各类的教育形式,并不具体指某一段教育经历, 它是个体一生接受的教育的总和,是持续学习的过程。如今在我国,普通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对而言,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地位还未受到同等的重视,并且长久以来人们还形成了只有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思想。

  应对这种现状首先要求政府要负担起责任并发挥作用, 在推进立法以及政策实施的同时加强宣传,逐渐扭转人们对终身教育的偏见与认识不全面等问题。而民间各类机构以及企业需要意识到推进终身教育能够为自身发展获利。终身教育的推进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及机构也应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提供学习机会,并参与本地终身教育发展和体系建立。而对于个人来讲,则需要意识到在社会及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个人对自己接受终身教育并践行终身学习负有责任且在对自身发展进行投资方面享有决定权。

  根据 2021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2.6 亿,占总人口的 18.7%,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因此,随着年长工作者人数在就业市场中的增加及人们工作年限的延长,研究人员推测这将一定程度上挤占或延迟年轻人的就业,同时使临近退休的年长工作者在就业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终身教育能够使人们获取及提升工作所需技能并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在老龄化及延迟退休的背景下,个体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而国家可以提供更多支持并出台针对年轻人及年长工作者的就业政策;企业及机构则要减少年龄歧视, 并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及培训机会。只有社会各界树立积极的终身教育观念与意识,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共同应对今后的挑战。

  最后,应体现中国特色。我国终身教育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尽管相比英国等国家在终身教育方面发展,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一系列积极成果正在推动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为了能够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以及社会发展,我国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措施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在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中国本土情况而孤立地去研究和实践并不可行。尽管在上文中已充分讨论英国在终身教育发展中的特点以及举措,但中国在具体借鉴实施过程中并不可完全照搬,而是要结合国情,考虑中国已有的教育体系、文化传统、社会现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明确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因此要充分发挥党与政府的领导作用,明确个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的责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多渠道拓展终身教育资源,建设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全民,服务全民,满足广大人民和不同群体多元化学习需求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文章来源:金峰,王雨芊.英国终身教育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