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87830210

促进会微信公众号

促进会微信公众号

首页 >>终身教育栏目>>终身教育新闻>>  正文

让教育通过生活与实践创造美好人生——当代教育名家周洪宇教授来闽讲学

  让教育通过生活与实践创造美好人生——当代教育名家周洪宇教授来闽讲学

  郭少榕

  周洪宇,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有《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大传》等 30 余部专著,主编有《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八卷本)、《陶行知学文库》(第一辑 10 册)、《中国教育活动通史》(八卷本)等。多次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2008 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17 年入选中国教育学会等六家全国教育社团和媒体组织评选的“当代教育名家”。

  为传承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分享“双减”政策下落实核心素养的民间改革中国方案——“生活·实践”教育缘起、内涵、路径与方法。2022年7月22日至24日,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来闽作“生活·实践”教育系列主旨报告和考察实验学校。

  本次“生活·实践”教育系列论坛由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办,分别在福州、泉州和厦门三地举办;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郭少榕研究员,“生活·实践”教育福建中心主任、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涂怀京,“生活·实践”教育福建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周志平,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副研究员陈征等全程参与。

  2022年7月23日上午的论坛,主题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建设”。参加论坛的有:福建省教科所吴明洪所长、叶峰副所长、郭少榕主任,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涂怀京常务副会长、李寿全副会长、周志平副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福建省校友会名誉会长、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会长陈宜安研究员,以及福建省教科所科研基地校校长、教师等40多人。会议由《教育评论》执行主编钟建林博士主持。周洪宇教授围绕“生活·实践教育”的理论进行《“生活·实践”教育的要义、意蕴与实施》主旨报告。周教授从“生活·实践”教育的定义、理论基础与渊源实践基础,生活教育的当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施“生活·实践”教育的路径与方式三个方面讲述“生活·实践”教育的要义和特质。他指出,“生活·实践”教育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新材料、新物质不断创新的今天,“双减”政策的落地要联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打通教育的关口,注重培养孩子适应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才能让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向上生长,向下扎根,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周教授精彩的讲座、前沿的教育理念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也为基层教育领域实施“生活·实践”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借鉴。在演讲的互动阶段,福州屏西小学陈华校长介绍了真善美教育、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幼儿园园长陈瑜、福建幼高专附属象园幼儿园园长苏静园长分别就学校在“生活·实践”教育前期所做的探索进行了分享。

  周洪宇教授《“生活·实践”教育的要义、意蕴与实施》主旨报告、周洪宇教授参观福州高级中学古籍馆与校长骆志煌交流

  7月23日下午,周洪宇教授受邀到福建教育学院开展讲座《继承与发展: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实践教育》,讲座由赵崇铁院长主持,周教授指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对20世纪贡献的一份宝贵的教育学说,曾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基于新的时代、社会、教育需要,“生活·实践”教育立足国情,继承并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生活·实践”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育人方式转变、符合当前国情和实际的一种教育。在讲座中,周教授围绕什么是生活教育,为什么要继承与发展,以及在“双减”背景下,应该如何发挥“生活·实践”教育的优势,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机赋能,提出了“生活·实践”教育内涵、阐述了其六大原理、六力论等系列主张。提出推进“生活·实践”教育的具体工作思路是以“双减”落地为背景,不同区域应结合具体情况开展“生活·实践”教育,力求做到因地制宜、一区一策、一校一策、助推“双减”落地。讲座之后,在赵院长的陪同下参观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博物馆。

  周洪宇教授讲座《继承与发展: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实践教育》、周洪宇教授参观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博物馆

  7月24日上午,在泉州市通政小学举行泉州分论坛。福建省教科所、省陶研会、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市通政小学、丰泽区实验小学等学校校领导、教师代表参加本次论坛。通政小学曾凤蓉校长的带领下,周教授一行参观了学校的南音馆、木偶馆、少先队部、合唱室等特色场所。论坛由涂怀京副教授主持,通过现场参观、主旨报告、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其后,周洪宇教授围绕“生活·实践教育”的理论进行《“生活·实践”教育的要义、意蕴与实施》主旨报告,并以通政小学的“生活·实践”教育场馆建设为案例,与现场老师交流如何建设“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

  周洪宇教授参观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场馆、周洪宇教授讲座《“生活·实践”教育的要义、意蕴与实施》、周洪宇教授为“生活·实践”教育福建中心授牌

  2022年7月24日下午,周洪宇教授的“生活·实践”教育主旨讲座宇交流论坛在厦门市教科院附属小学召开,论坛由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学刊》福建学用刊中心联合主办,论坛由《中国教育学刊》福建学用刊中心主任王飞骅主持,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共厦门市教育工委原常务副书记林佳添,厦门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叶本刚,还有厦门部分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参与交流。,其后周洪宇教授参加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教师发展研究委员会揭牌仪式和参观校园。

  短暂的两日,周教授在福建福州、泉州和厦门的考察和讲学过程中,他肯定各拟参加实验的学校在“生活·实践”教育中所做出的前期探索,他对福州高级中学的古籍馆藏、四库全书馆、泉州通政中心小学的南音馆、提线木偶馆、福建教育学院的师德博物馆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各教育馆都可以将“生活·实践”教育的理念融进这些教育教学场所,开展“生活·实践”教育场馆。他提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要以新理念来引领新教改,以新教改来推动新发展;要让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和实践密切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造力。

  作者简介:郭少榕,研究员,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